东亚飞蝗(东亚飞蝗种群密度调查方法)

可可可可 -60秒前 48 阅读

本文目录一览:

比较东亚飞蝗和粘虫的迁飞有何不同

东亚飞蝗是群居型迁飞。黏虫是季度型迁飞。东亚飞蝗迁飞特点:飞蝗密度小时为散居型,密度大了以后,个体间相互接触,可逐渐聚集成群居型。粘虫一年迁飞4次春季和夏季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地区,秋季回迁时。

群迁区别、海拔高低。飞蝗密度小时为散居型,密度大了以后,个体间相互接触,可逐渐聚集成群居型。群居型飞蝗有远距离迁飞的习性,迁飞多发生在羽化后5—10天、性器官成熟之前。迁飞时可在空中持续1—3天。

迁飞(Migration)是指昆虫通过飞行而大量、持续地远距离迁移。迁飞是昆虫种的遗传特性,是一种种群行为。

东亚飞蝗有什么习性?

群居型飞蝗有远距离迁飞的习性,迁飞多发生在羽化后5—10天、性器管成熟之前。迁飞时可在空中持续1—3天。至于散居型飞蝗,当每平方米有虫多于10只时,有时也会出现迁飞现象。

东亚飞蝗有远间隔迁飞的习性,当食料缺乏时,能够从一地迁飞到另一地,对远间隔的作物构成威胁。粘虫具有群体迁飞的习性,粘虫蛾羽化后,需要寻找并吸取食物作为补充营养,才可促使其卵巢发育成熟。

飞蝗分为群居型和散居型两类,散居型一般没有远距离迁飞习性,而群居型的成虫有成群迁移和迁飞习性,且迁飞具有一定的方向性。迁飞时在空中可持续1~3天之久,蝗的成虫食量较大。

您好亲,东亚飞蝗迁飞特点:飞蝗密度小时为散居型,密度大了以后,个体间相互接触,可逐渐聚集成群居型。群居型飞蝗有远距离迁飞的习性,迁飞多发生在羽化后5—10天、性器官成熟之前。迁飞时可在空中持续1—3天。

龄以上在裸地或浅草地群集。密度大时形成群居型飞蝗,群居型若虫和成虫有结队迁移的习性。旱年可造成秋蝗大发生,第二年常形成夏蝗严重为害。

东亚飞蝗是哪个目的?

1、中国分布有3个亚种,即东亚飞蝗(L.m.manilensis)、亚洲飞蝗(L.m.miratoria)和西藏飞蝗(L.m.tibetensis),以分布最广、为害最大的东亚飞蝗为代表。直翅目(Orthoptera)蝗科(Acrididae)昆虫。

2、东亚飞蝗属昆虫纲,直翅目,蝗科昆虫,据统计,蝗总科共有223个属,859种。是蝗虫中较优良的品种之一。

3、蚂蚱所属的纲目是东亚飞蝗,他主要生活在热带温带,还有一些沙漠地区,可以看出来他在任何的环境当中都是有一些生存能力的,而且在繁殖方面相对于其他的昆虫来说是比较强势的。

4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群居型东亚飞蝗第一次跨省迁飞。 1998年,东亚飞蝗的夏蝗在山东、河南、河北和天津等8省发生在80万h㎡以上。1999年,东亚飞蝗的夏蝗在山东、河南、河北和天津等9省又发生80万h㎡以上。

5、蝗虫,俗称“蚂蚱”,属直翅目,包括蚱总科(Tetrigoidea)、蜢总科(Eumastacoidea)、蝗总科(Locustoidea)的种类,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,我国有1000余种,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、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。

6、蝗虫,属直翅目,是一种长相为平头的昆虫,头以下像蚂蚱。蝗虫通常为绿或黄褐色,常因环境因素影响色泽会有所变异。蚂蚱在春天就出现了,蝗虫却常常多在秋天。蝗虫出现的时间貌似比蚂蚱出现的时间要晚一点。

东亚飞蝗(东亚飞蝗种群密度调查方法)

玉米东亚飞蝗该如何应对?有哪些方法措施?

虽然已经控制了其危害,但必须加强扫歼并监测夏季残余成虫的产卵区域,准确了解并掌握秋蝗发生和水、旱发展趋势与气象动态,并及时做好秋蝗和三代飞蝗的防治工作,以减少飞蝗发生的面积与数量。

地面处理:建棚前对地下害虫(如蝼蛄、蜘蛛、蚂蚁等)进行综合防治,杜绝此类害虫在棚内生长繁殖。防治方法:蝼蛄可用灯照结合大水平灌的方法进行人工捕捉。

生态治理:利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来减少蝗虫的繁殖。例如,通过恢复湿地、草原等生态系统,提供蝗虫的天敌的栖息地,让天敌自然控制蝗虫的数量。生物防治:通过引入蝗虫的天敌来控制其数量。

目前,最有效的灭杀蝗虫办法是用飞机喷洒农药,该法杀虫率高、灭杀范围广,但成本高,而且以化学防治为主的防治方式只能应一时之需,不能保证长治久安。

人工饲料配方:60%~80%玉米秸秆糠粉或混合粉,10%~20%玉米面,5%~10%豆面、豆饼或豆粕,2%维生素及多盐、味精、糖混合物,2%骨粉或鱼粉,适量酵化剂。

东亚飞蝗的采食范围很广,就像喂羊一样,它喜食:芦苇、茅草、狼尾草、线连草,盘草等。禾本科:玉米、小麦、高粱、谷子等,飞蝗不喜吃的植物。在给飞蝗采集食物时,要十分注意避免采用带农药的食物。

The End
上一篇 下一篇

相关阅读